• 周六. 10 月 18th, 2025

用现代LTSpice热敏电阻器动态模型解决老式模拟温控电路问题三-电路图讲解-电子技术方案

4 月 15, 2019

第三部分:热敏电阻器SPICE模型使用较老的IC进行感测,那么较新的IC(如LTC1041)情况如何?  


引言 本文是我们关于基于热敏电阻器温度控制电路的动态SPICE建模的系列文章的第三也就是和最后一部分,我们使用了疑问式的标题。我对模型使用老IC是否有效十分清楚,所以想来新IC的情况也可能一样。但正如俗话所说,眼见为实。所以我们首先要向Linear Technology致敬。实际上,没有LTSpice的计算速度和接近实时的结果显示,要在温度控制应用所需的时间长度(有时要几小时,但仿真时间的度量单位是秒)期间进行仿真是相当繁琐的。因此我们首先建立一个包括来自Linear Technology的IC——亦即 LTC1041(bang-bang控制器)——的仿真,然后显示仿真结果非常符合我们的期望并再现了电路规格。   最后,我们将介绍一个电路,其可能是德州仪器LM56的热敏电阻器模拟版本电路。

为什么是LM56?因为LM56明确给出了两个输入温度阈值建议,并在其限值范围内调节温度,LM56的SPICE模型甚至有一个用于瞬态仿真的特殊外部温度引脚。但它有一个内部硅基温度传感器,就机械灵活性和灵敏性(与热敏电阻器相比,IC的较低)而言,这是其缺点。作为一个学术活动(我承认有点出于忌妒),我在LM56的原理基础上构建我的电路,但有一个外部热敏电阻器。   这样我们可在最后的蒙特卡洛分析中研究热敏电阻器特征(响应时间和容差)的影响。   用LTC1041仿真   出发点是LTC10411数据表的引用。图1是超低功耗恒温计电路。

    

 图1   前面已介绍过用一个待加热系统来完成该电路(略有修改)的方法2,所以我们可画出仿真电路,用具有类似电阻温度特征(5 kW)的Vishay NTCLE100E3502_B0代替YSI 44007。    

 图2

    

 图3   

 我们对初始温度(Tinit)和最终的稳定循环温度(Rset)值进行两次扫描,以获得期望的系统温度结果,范围是从初始温度(15°C、20 °C、30 °C和35 °C)开始,并在由Rset值定义的温度(32 °C和37 °C)附近摆动。   我们可以验证一个微妙但并非不重要的细节:如图1的应用图所示,其中用一个开关电源(VP-P)来防止热敏电阻器的自加热,这在我们的仿真中也有使用。我能通过将初始温度设为25 °C并监测系统温度变化来验证这个事实;结果是一条平坦的线条,表明热敏电阻器绝对没有出现自加热。   我们来隔离包含图中热敏电阻器的分压器,并验证在向其施加6 V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参见图4中嵌入的电路)。我们看到在100秒过后,NTC上的电压下降,表明存在自加热。由于开关电源输入,我们避免了这一现象,我们的建模用图形方式表示了这一点。

  

图4   LM56的等同物,但有一个外部热敏电阻器                                          

。 (本文来源网络整理,目的是传播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如有侵权,可联系管理员删除)

版权声明: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络我们,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