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电机控制板带有动力回收的功能,在没有助力电池时,电机的转动也可以继续为控制板供电。而电机的不均匀转动会产生快速波动的电压,从而导致电源芯片输出极不稳定的电压,使得后级设备在极短的时间内频繁的上下电,导致板子上的蓝牙模块频繁丢失固件甚至烧坏,降低了产品性能。后来通过调整电源芯片EN引脚的相关配置,完美解决了该问题。想知道对EN做了什么“手脚”吗?小小的EN还蕴含着什么样的大智慧呢?
一、概述
EN即Enable,即“使能”的意思,不同的芯片的叫法也有所不同,如EA、RUN等。而它们的功能基本是一样的,即只有该引脚激活时,芯片或模块才能正常的输出。针对这一功能,我们可以添加一些简单的外围电路来实现稳定芯片或者输出上电排序的功能。一些较高级的电源芯片的EN引脚通常还带有滞回的特性。
二、应用技巧
1.巧用分压电阻,实现电源芯片的稳定输出
对于电源芯片,我们通常使用分压电阻将EN信号接到电源的输入引脚上,来防止EN端的电压超过它的耐压值。而在满足耐压值得条件下,还要将EN脚的电压设定在“合适”的范围。
例如文章一开始提到的,某电机控制板的24V电源在给电机供电的同时也通过DC/DC:MP2451输出12V给其他电路供电。在没有助力电池时,电机发电为控制板供电,而电机的转动并非是匀速的,产生了波动较大的电压,如下图1所示,黄色线为电机反向发电电压,绿色则为MP2451输出的电压。
![]()
图1电机发电曲线和DCDC的输出曲线
由上图1可以看出,电机的发电电压(DC/DC的输入电压)VIN大概在6.2V时候就使能了DC/DC输出,此时输入电压小于设定的12V输出电压,使得DC/DC内部的MOS管由于输出反馈的作用一直在快速的导通和关闭,形成了一个噪声包络随着输入波动的、不稳定的输出电压。当电机的发电电压大于12V时,DC/DC才输出了平稳的12V电压。
这是因为电路中的分压电阻网络设置不当,在输入电压很低的时候就达到了EN的阈值电压,导致过早使能电源芯片输出。这就是设计过程中只考虑了将电源芯片的EN引脚电压设置在耐压值以下,而未考虑将EN脚的分压网络设定在“合适”的范围的例子。
那么EN脚的分压网络设定在什么位置比较合适呢?
![]()
图2EN使能输出曲线
l如曲线①所示,输入电压较低时就达到了VEN的使能阈值,使能芯片输出,此时输出受到输入波动的影响且上电缓慢,影响了后级电路的工作稳定性;
l如曲线②所示,输入电压VIN上升到70%~80%的时候,VEN才到达使能阈值,此时芯片输出摒除了输入电源的不稳定阶段,上电迅速,输出平稳,减小了输入电压波动的影响;
l同时预留了20%~30%的余量避免了输入电源波动导致输出关闭的问题;
。 (本文来源网络整理,目的是传播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如有侵权,可联系管理员删除)
版权声明: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络我们,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